?

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依法信访 > 政策解读 >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7-06-15 10:18

为推进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化与房山区城市管理、社会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时期基本情况

“十二五”时期,房山区围绕建设“一区一城”新房山战略目标,以加快全区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房山”为信息化战略目标,以“智慧房山”顶层设计为指导,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智慧北京”建设任务,以应用促发展,推进资源整合,深化信息利用,服务产业转型,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区信息化发展从重点建设步入全面渗透阶段。

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截至2015年底,完成了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出口带宽达到1G,终端用户单位具备10/100Mbps接入能力,全区政务外网开通率达100%;宽带网络已覆盖所辖全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光纤入村和接通宽带上网的村达456个,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100Mbps,全区光纤入户率达55%,形成覆盖全区的多功能通信骨干网络体系;3G、4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96%;高清交互推广数186265户,有线电视注册用户数249635户,高清交互电视用户占全区有线电视用户的75%;物联网数据专网基站建设数量达6个,覆盖良乡、长阳地区。

电子政务工作扎实推进。建成“数字房山地理空间框架”,支撑全区水务普查、智能交通管理、网格化建设等空间点位工作;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程度进一步提升,构建了全区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可为各部门提供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同时可提供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年数据共享交换量达到7万条;“房山区政务服务专栏”系统已实现553项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全程在线办理的事项比例为66.73%,并向移动化政务服务发展;建立区电子监察平台,实现与房山区政务公开系统及政务服务系统的对接,提高了监察、考核、检查的效率和公正性;完成党建智慧管理、非紧急救助和领导决策等全区重点应用系统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整合全区各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网络、技术、人才、设备,建立互动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全区城市管理网与社会服务管理网覆盖率达100%;搭建北京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和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行业管理、执法监控、路网监控、应急指挥,形成“房山区交通一张图”;建设区水量数据采集中心和供水水质监测平台,提升全区水质监测能力,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打造房山区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系统和房山区药品追溯系统,推动形成全区可追溯的药品安全体系;建立化学品监控平台与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实时信息监控,提高企业及安全监管部门的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完善防汛抗旱、地震、民防等领域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对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自动检测、智能分析与综合评估;建成区大气、水质等环境要素的自动检测网络,对全区45家重点污染源进行在线监控,覆盖率达100%。

信息惠民成效显著。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形成2253个网格,梳理400余项事件,实现社会服务和管理的互联与共享;全区社保卡累计发放43.921万张;建成覆盖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住院及就诊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全区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73%;建设区优秀杰出人才网与优秀杰出人才数据库,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完成全区教育信息网络优化升级,营造了优质的校园网络环境;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共享工程村(社区)级全覆盖,为民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通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社区百姓提供便捷、实惠的社区服务;全区主要景区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为游客提供免费、高速的网络服务。

两化融合取得有效突破。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4500万,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80亿;打造“房山经济信息港”,提高中小企业在财务管控、管理提升、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推进“青云计划、助企腾飞”工程,加速信息化在重点行业企业的深度利用,实现关键信息化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80%;开展“工业云”创新服务培训,普及云设计、云制造、云协同、云存储、云社区等技术,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在农作物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用水、温湿度控制、产品流通销售等方面节约成本,实现增产增效;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制定《北京市房山区关于支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发展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搭建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子商务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超过50%,支持农业企业与成熟电商合作,共同开拓互联网市场。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

宏观政策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进入“十三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成为建设主线,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与《“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均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创新,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描绘了行动路线;2014年,北京市提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新思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引领产业创新升级、高端发展的重要抓手。进入“十三五”时期,房山区不断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良好的宏观政策支持为房山区利用信息化手段谋求地区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驱动。“十三五”时期,以大数据为开端的新技术带来持续加快的创新,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引领城市信息化建设向智能化、集成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数据、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推动城市产业向集约式、绿色化发展,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倍增器,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运转不断加速,互联网超越距离的特性使京津冀三地间界限越发模糊,首都核心资源辐射带动作用越发明显,促进城市群化发展,成为房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器;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与公共服务业的紧密结合,使便捷贴心、普惠均等的社会服务惠及城乡,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房山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服务器。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亟需借助信息化手段。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及首都城市功能新定位的确立,非首都功能产业正在逐步淘汰和转移,以制造业为主房山区正处于爬坡过坎、产业转型的攻坚期。进入“十三五”时期,房山区将积极配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中关村南部创新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加快一般性产业疏解、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加速高端产业聚集、培育“互联网+”新兴业态,优化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推动首都高端产业新区强势崛起。

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亟需利用信息化手段。“十三五”时期,为支撑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响应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之都的要求,房山区将把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经济走高端、创新、集约、绿色发展道路,实现高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集约整合城乡公共资源,深化各领域信息应用,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实现贴心服务的可持续供给;改进环境污染防治手段,推动生产、生活节能降耗,提升“城市病”、“郊区病”、“山区病”治理水平,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优化,为首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破解“城市病”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化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功能定位,以全面提升“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打造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为目标,以努力实现“新城新业新生活”的房山梦为着力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汲取首都优势创新资源,加速资源共享与整合,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深化信息技术在政府服务、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打造特色城市名片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全面建成“智慧房山”。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强化政府在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城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新格局。

融合创新、开放共享。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推动数据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开放合作,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需求导向、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坚持以市民需求为中心,以服务民生、方便群众为优先建设目标,深化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以“互联网+”思维理念为核心,推动管理方式、服务方式与生产方式变革,创新网络化、精准化管理与服务模式,使全区居民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

安全可控、绿色低碳。完善网络安全标准规范与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期,互联网与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绿色、低碳、超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全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信息经济引领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丰富公共服务提供渠道的效果进一步显著,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开放共享新区、绿色创新新城”。

编织绿色互通的众联e区。全面建成光网城市,无线局域网(WLAN)布局优化、覆盖全区,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达95%以上,城区家庭宽带、新建社区宽带普遍具备1000Mbps以上接入能力,高端功能区和重点园区、企业宽带接入能力达1Gbps以上,农村家庭宽带具备100Mbps以上接入能力,4G网络覆盖率达100%,实现5G商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实现全区基本覆盖,具备承载超高清视频、可视通信、宽带接入能力,高清交互电视用户比接近90%,城区IPV6用户比例超过50%,骨干网络承载能力及本地网络间交互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安全防护、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市民网络安全意识普遍提高,网络安全总体态势可信、可靠、可控。

打造融合开放的互动智城。全面升级区电子政务网络带宽与承载能力,支撑各委办局、乡镇(街道)间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政务云中心与政务大数据基本建成,移动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形成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体系;城市治理大数据工程全面完成,城市要素与部件实现全面互联感知,城管执法、应急、安监、食药监管、环保、水务、交通、信用等城市管理领域数据信息实现共享共用,协同联动程度明显跃升,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预警、情况预判与迅速处置;全面建成基于大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的政务决策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科学治理能力。政务数据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政务数据社会化利用成效初显。

构建共享和谐的宜居新区。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服务入口全面开通并投入应用,基本涵盖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交通、旅游、气象、环保等便民服务领域;基于开放数据和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鼓励企业利用开放数据,形成覆盖城乡、普惠均等的主动式、便捷化、个性化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发展移动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模式,建成一批示范效应明显的智慧园区、智慧村(社区),实现市民生产与生活品质的明显跃升。

成就“互联网+”创新新城。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旅游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绿色生产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区主导产业,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效应显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产业规模增长50%以上。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和壮大,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基于全面感知技术的“1+N”智慧园区管理服务体系示范效应明显,全面建成中关村南部创新城。

房山区“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重点

领域

主要指标

2020年目标值

信息基础设 施

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

95%以上

城区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1000Mbps以上

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100Mbps以上

高端功能区、重点园区宽带接入能力

1Gbps以上

4G网络覆盖率

100%

高清交互电视用户比例

90%

城区IPV6用户比例

50%以上

信息惠民服 务

智慧社区(村)数量

300个

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

100%

智能管理运 行

全程在线办理的事项比例

95%以上

重大危险源在线监管率

100%

信息经济发 展

实现关键业务信息化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

100%

拥有门户网站企业比例

80%以上

使用电子商务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

6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超速泛在网络,提升基础设施能级

升级改造全区电子政务网络,构建覆盖全区的政务云数据中心,为各部门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绿色的硬件服务与软件承载环境;全面建设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形成超速泛在信息网络体系;构建覆盖全区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与应用体系,实现统一部署、统一监管与统一服务。

1.构建云端政务体系,夯实智慧政务基础

升级改造全区电子政务网络,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整体性能和网络带宽,继续推进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电子政务网络统一接入,形成全面互联互通的网络格局;按照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相关标准,构建覆盖全区的政务云数据中心,梳理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需求,整合各部门现有设备资源,建立覆盖全区的电子政务硬件云平台,促进重点领域和各部门应用系统向电子政务云平台迁移,推动政务硬件资源的统筹管理,实行按需分配;建设政务云灾备中心,为各部门电子政务非涉密内容提供集中的主机托管、设备运维及灾备服务。

2.升级基础网络能力,建设京南信息节点

提升光纤网络整体带宽,加速光纤铺设,实施光进铜退、光纤改造工程,城区家庭带宽接入能力达1000MGbps以上,加大农村、山区光纤网络铺设力度,农村家庭带宽接入能力达100Mbps以上,提升园区、重点企业网络带宽接入能力达到1Gbps以上;推动互联网新型架构及关键技术的使用,扩大IPV6应用覆盖范围;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加速推进基于高清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站等资源开展民生服务类应用;扩大公益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在已建设基础上加强无线信号质量;推动移动网络基站全面改造升级,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实现4G网络全区覆盖、重点区域5G商用。

3.建设物联基础平台,深化行业创新应用

统一全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标准;部署覆盖全区的传感器、电子标签、摄像头等视频监控和感知设备,推动对全区主要交通路段、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内的路灯、井盖等城市部件,以及人、事等要素的全方位实时感知和监控,构建基于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可共享的数据采集与监控体系,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搭建统一的物联网管理应用平台,完善统一接口,整合各部门物联网基础数据,开展物联基础数据的共享和管理工作,为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统一、安全、可信的基础管理与服务。

专栏1:政务网络带宽提升工程

   提升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带宽能级。统筹各委办局网络建设需求,建设覆盖所有委办局、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办事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着力提升政务网络传输速率和承载能力。到“十三五”末,逐步实现各部门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为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和视频资源统一共享交换提供网络基础。

(二)推动城市全面感知,实现精准智能管理

围绕城市管理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等领域的优势,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推动房山区管理功能精准化程度的提升和安全运行。

1.健全城市生命网络,实现动态智能管控

建设覆盖全区水文监测站网、供排水管网监测站点、水土保持检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工程监控站、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区域和企业的水利物联网,实时感知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等基础数据及相关信息系统运行状态,构建水务大数据,对全区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形成动态调整的供用水调度方案,支撑水灾分级预警、应急指挥与防汛管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综合管理平台,对重点园区企业的进、产、排过程数据进行感知、分析和处理,实现实时监管,推动节能降耗,推动具有实时水务数据传递与结算交易功能的智能水表全面换装。完善提升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智能变电站,推广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部署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构建覆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信息采集系统,基于关联分析等技术,推动发电、用电弹性化,优化能源配置,降低能源损耗,强化用户参与。整合全区燃气数据,建立燃气大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能源消耗过程的可度量、可视化管理;推广物联网燃气表,推动燃气终端与控制系统的远程互联,实现地理信息、巡检、抢险维修、营业收费等业务在线办理;在酒店、商场、学校、社区等重点公共区域部署用气安全检测设备,支撑安全事故自动预警、情况研判,对新建小区推行基于感知技术的智能供暖系统,实现弹性供暖。

2.完善智能保障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整合升级全区公安、交通、环保、水利等部门视频监控设备,建立可共享、可交互、覆盖全区、实时调用的视频监控基础管理平台,开放平台接口,推动与城市管理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对接;在重点区域、路段、公共场所布设基于虹膜识别、自动跟踪、自动过滤等技术的智能监控系统,对重点目标区域实行动态、立体、实时监管;推动城市管理网格与社会管理网格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网格员队伍与工作流程的全面融合,基于统一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开展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功能建设,加快指挥调度体系融合,建立覆盖全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统一指挥体系,推动网格管理数据非涉密内容向公共网络、政务外网开放,构建全民参与的网格数据反馈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的居民自治体系;基于数字房山地理空间框架,普查全区地下管线,建立地下管线二三维一体化数据库与管理平台,完善管线归属、用途、改造等基本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管理,构建全区域三维规划管理系统;全面部署传感器、探头、电子车标等各类传感终端,结合北斗卫星、传感器等设备,整合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出租车、危化品车辆、民用车辆等交通车辆管理平台,建立智能交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交通信息采集、GPS定位、视频监控、可视化勤务管理、交通拥堵疏导等功能,构建覆盖全区的车联网,建立以“市政交通一卡通”信息、路网监控数据、交通流数据为基础、企业海量用户出行数据为补充的交通大数据,为路况评价、拥堵预测等提供数据支撑,积极参与京津冀三地跨省交通工具动态监管体系建设,推动三地交通监管、服务一体化;构建完善全区统一的安全生产大数据和危化品、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健全企业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等在线功能;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体系,通过传感器、远程遥控设备部署,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品实现动态即时监控、运输全程追溯,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推进“三证合一”工作,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形成网上审批大数据库,实现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公示、发照等全程网上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按照国家食药总局及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推进建立房山区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及可追溯系统,通过赋予电子监管码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终端等链式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3.推进城区绿色感知,构建智慧生态体系

  •  

专栏2:城市治理大数据推进工程

整合各类分散的城市管理数据资源与管理平台。梳理城市管理领域涉及功能对接、协同办公的各委办局数据共享、业务对接需求,推动相关领域数据资源与应用系统按领域整合与对接,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诚信、企业管理等领域形成数据共享高效、管理协同流畅、决策分析科学城市管理大数据库和城市管理服务平台。

  •  

(三)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整合全区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构建统一、开放、共享的政务与公共服务大数据,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提供主动式、个性化、弹性式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利用互联网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构建开放型、服务型政务服务体系。

1.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促进政府数据开放

加强信息资源的统筹搜集,梳理各部门数据信息目录与共享需求,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力,完善全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推动各部门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强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各职能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全区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服务;构建人事一体化管理体系,梳理各单位人事数据目录,推动档案及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共建共享以及信息资源的跨部门整合应用;在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区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社会开放,在政务资源统筹管理、集中搜集的基础上,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与利用机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开放、利用数据开发各类民生领域应用。

2.推动“互联网+政务”,加速构建智慧政府

构建区级办公大平台,梳理全区办公所需的各类基础管理与服务功能,统一数据与文件流转标准,结合信息平台、移动终端与远程会议系统,打造全区办公一体化应用平台;构建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通过互联网手段,吸纳社会、企业的有效数据,建设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分析、仿真技术等手段,为政府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决策方案等服务;建设全区统一的移动政务应用平台,全面普及移动政务办公系统,推动各部门已建政府移动应用向平台的统一接入,实现有应用需求的政务移动应用的统一新建,利用移动终端提供远程事务处理、上报、审批、流转等功能,推动移动办公平台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延伸,进行远程培训、统一管理和发布;推动建设政府服务G2C平台,面向各委办局、乡镇(街道)等提供身份认证、评价、在线支付、即时通讯等基本服务,开辟专题领域服务空间,引导交通、卫生计生、住房建设、人力社保等政府部门围绕服务主题,利用G2C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构建政务服务“微平台”,打造移动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相结合,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永不断线的政务服务;推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手段与政务服务相结合,通过关联分析技术,分析平台用户基本属性与检索习惯,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不定时推送,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

3.探求海量数据红利,成就服务坚固支撑

推动传统公共服务数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数据的汇聚整合,在医疗卫生、终身教育、智慧交通、科技服务、社保就业等具有大数据社会基础的领域,建设领域大数据中心,构建公共服务大数据汇聚应用平台,推动海量数据的归集、转化、挖掘、处理和分析,向社会开放API,促进企业增值开发利用;挖掘公共服务对象特定服务需求,促进公共服务资源与需求群众的精准化匹配和推送,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助力政府将公共服务资源向欠发达区域、乡村地区及困难群众重点倾斜。打造房山社保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服务范围,将办理须知、文件提交、审批流程、结果答复等功能整合至互联网端,打造在线服务超市;积极推进房山高端人才网建设,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微宣传”等手段强化宣传,建立连接企业与高校的招聘就业“互联网直通车”。以社区为单位,打造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以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为基础,结合智能穿戴设备,提供远程看护、远程会诊、医学教育、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多项便民服务,加快推动全区统一的居民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推动个人健康信息向“北京通”卡芯片写入,为市民建设完整持续的终身电子病历,推动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方式与区医保系统互联互通,完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诊间实时结算功能;打造智慧养老,推广普及面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手机与智能穿戴设备,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进房山区教育资源信息化进程,建立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吸收整合全球优秀教育课程、资源、系统,提高全区教育智能化水平,打造全区覆盖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全过程在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水平、保障教学成果;推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搭建教育资源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带动社会力量基于教育大数据创新网络教育教学模式,提供针对不同受教育人群的便捷化、个性化、优质化服务。建立区文化资源库,将书画、雕刻、建筑等房山区优秀文化遗产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在线教育、传播与数字化传承,提高全区文化影响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深化房山智慧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在偏远社区等信息化较难快速普及地区,建设综合便民服务管理终端,将医疗、就业、社保、行政服务等各类政府服务整合下沉至社区,利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提供统一咨询、在线服务,加快信息化便民服务普及;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服务线上线下融合(020)电商平台,推动社区周边教育、医疗、餐饮、超市、娱乐等服务资源线上集聚。

专栏3:政务云化工程

打造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整合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器等硬件资源,构建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硬件云,实现电子政务硬件的按需分配与统一管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各单位数据使用与共享需求目录,明确数据共享与交换的边界范围,基于区级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形成全区统一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应用集成与安全保障中心,逐步推动各部门应用系统向政务云平台迁移。

推广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服务方式。以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等全区基础信息资源库为依托,推动传统数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会组织、企业等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集中管理和行政流程优化改造,以数据整合为基础驱动政务协同,发展跨越系统、跨越平台、跨越数据结构的“一站式”、 政务审批与政务服务,形成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体系。推进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文化、环境、气象等领域不涉及保密信息的部分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公开,鼓励企业对开放数据的社会化利用,提升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效率。

 

专栏4:区级办公大平台工程

打造全区统一办公自动化平台。统筹各委办局办公需求、汇总各部门现有OA系统数据格式,顺应开放、透明、快捷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构建全区统一的办公自动化平台。逐步推行移动办公应用系统,增强对外勤人员工作环境监管,全面打造性能卓越、操作便捷、掌控统一、安全领先的全区统一OA系统,提供政务申报统计、业务批示、材料分发、执行监控、信息传阅、功能承办、在线批注、电子印章等功能,形成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交通枢纽与在线办公平台。

建立政府决策系统。依托房山区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以人口、法人、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整合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使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尖端技术,结合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等内容,通过预测分析、仿真分析、综合评价比较、民众反馈分析、模型分析等具体手段,将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综合集成,分别针对全区经济、文化、民生、城市发展等各重点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四)加速“互联网+”深度融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以实现房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推动全区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环节现代化水平,积极利用互联网入口,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传感技术为基础,推广农业精准化生产模式,全面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增添房山“智造”生机

以房山工业园等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重点中小企业为依托,逐步建立由各类工业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组成的服务体系,为全区企业提供软硬件托管、信息咨询与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整合服务资源与企业个性化需求,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动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按需对接,共建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络,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进行动态管理;加快物联网、增材制造、工业大数据等前沿关键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延伸产业链;构建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服务工业生产全流程各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实施“工业云”服务计划,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云设计、云制造、云资源、云存储等服务,加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区大型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创新业务模式,鼓励B2C电子商务平台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领域渗透,促进生产和消费环节对接;推动信息技术对重点企业生产设备、电能负载、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数据的监测、挖掘、分析,促进生产流程的能源效率优化,推行绿色清洁生产模式。

2.力促“互联网+”智造,激发传统产业新潜能

支持发展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促进数控机床、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仪器与仪表等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推广;推进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基础生产数据整合共享、生产流程改造升级、生产技术信息化应用,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鼓励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紧密协同,促进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营管理等系统全面互联,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快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协同生产能力;推动骨干企业利用互联网搜集用户端各类个性化需求,推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环节与用户需求的对接。鼓励构建制造业决策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整合、市场需求挖掘等信息服务,为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3.培育“互联网+”新业态,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鼓励制造企业信息化剥离产品设计与制造环节,将制造环节疏解出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或依托自主产品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向工业设计类、咨询类、运维类生产服务业转型,形成个性化设计、设备运维、云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支持新型农业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促进农业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发展,打造京南电子商务基地;鼓励企业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等渠道,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聚集物流信息资源,鼓励骨干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感知基础设施,开展物流物品全程跟踪追溯、安全预警,提升物流信息公开、物流安全水平,打造现代化物流基地;在全区重点仓储单元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能力,在新材料、装备制造领域发展订单驱动制造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协同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开展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等业务,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供网络存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移动金融应用,推动移动金融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领域的规模应用;整合全区交通、景区、酒店、娱乐、购物等信息,建立旅游信息大数据,加强旅游信息监管,建设全区统一的旅游综合门户、服务平台,实现游客流量监控、预警和及时分流疏导、智能搜救等功能;基于旅游数据收集与大数据分析,开展市场预测、个性化定制等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推动全区智慧旅游水平整体提升。

4.普及“互联网+”农业,实现农业精准化跃升

完善提升房山区波龙堡葡萄酒物联网示范工程,向全区推广建设经验,部署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对土壤、气象、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为供种、施肥、播种、灌溉精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发展精准种植模式;建设完善农业信息监测体系,基于农业信息采集,构建农业信息大数据,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检测、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等提供决策支撑;利用二维码及射频技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查询,向消费者公布产品原材料信息,保证有效溯源控制和召回;推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观光、休闲农业领域的应用,建设基于全面感知的农业观光园体系,信息化推动旅游与农业协同联动,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五)构建高端产业体系,植入智慧创新基因

构建一批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创业创新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众创空间,打造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强化“互联网+”创新引领作用,移植中关村创新基因,构建完善房山区“高精尖”产业体系;升级房山工业园区等全区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全区、高速泛在的网络体系,完善“1+N”智慧园区管理与服务体系。

1.厚植“双创”土壤,激活京南创新因子

聚集全区创业创新资源,构建房山区创业创新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的发展模式,向区内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形成从线上到线下的O2O在线创业孵化系统,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引导区内创新创业型企业集群式发展;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密切跟踪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新设小微企业运行情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支持;构建“政产学研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政府支持政策、产业发展技术、高校创新智慧、科研先进理念、金融资本保障,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工场、创客咖啡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为区内中小微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投融资服务、人才与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构建海外创新人才引进平台,对高端人才引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形成线上线下相统一的孵化服务体系,推动房山“双创”产业发展。

专栏5:“双创”中心工程

打造完善“双创”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建设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先进、安全、便捷、价廉的创业创新保障。优化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为社会大众广泛平等参与创业创新和发展成果提供更多元的途径和更广阔的空间。建立完善双创激励政策,通过财政、住房、税收等手段,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双创环境。

提供全面“双创”服务。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打造创意创新、成果转化、销售推广“一站式”服务,提高全区企业双创积极性。

2.发力高精尖产业,全力扛鼎“房山质造”

推动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设计制造网络化,促进其物流、生产管理等系统互联发展,加强工业大数据开发与利用,构建开放、协作的智能生产模式;推动大数据分析、仿真、网络化设计、三维(3D)打印等技术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应用,提高研发、生产及管理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培育、引进、扶持一批移动互联网产业,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地,推动互联网产业向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以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为依托,构建大数据产业园,逐步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硬件、三维(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聚集和壮大;结合房山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三维仿真、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网络动漫、影视传媒、移动游戏、数字教育等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应用,培育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房山区高精尖企业与京津冀地区各类高精尖产业企业在项目、产品、服务、资金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提升全区产业影响力,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

3.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培育产业发展沃土

依托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完善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打造“一项管理”、“多项服务”相结合的智慧园区管理服务体系;高水平规划和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宽带信息网络,以众创空间为核心,在南部创新城开展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应用试点示范;部署电子标签、传感器等物联传感设施,构建园区公共服务与智能管理系统,建设覆盖人、事、物、部件等要素的动态更新地基础数据库,促进对园区基础部件、事件的精准化管理;建立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网络资源、软件云、虚拟资源租用等服务;集成园区物流通关、科技、政策、人才、金融等基础信息,建设面向园区企业的在线服务统一接入门户,为企业提供高效整合的资源服务平台,创新园区企业服务模式,形成试点示范并向全区推广。

专栏:6: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工程

积极促进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引导和推动全区传统工业企业全面信息化转型,鼓励企业与互联网融合,推动企业内部资源平台化,积极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投资员工创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发创新产品,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

加速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促进先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构建整体可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交互平台,在智能制造、普惠金融、医疗健康、环保服务等方面实现产业技术联盟的合作共建,加速推进高精尖产业集群形成。

(六)完善信息安全体系,构筑信息防护屏障

围绕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加强网络监管能力,提升市民信息安全意识;建设容灾备份、电子认证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完善责任制度;完善网络内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舆情监测与处理效率;加强信息安全社会宣传,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1.升级信息安全设施,健全安全防护体系

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趋势,统筹规划建设完善国内一流的信息安全应急指挥、电子认证、容灾备份、安全测评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群,加强对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的安全监管和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城域网安全综合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提升隐患发现、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完善全区统一的网络信任体系,构建互联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企业、个人提供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完善容灾备份平台功能,健全电子政务与社会信息化异地容灾备份体系,构建面向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提高全区容灾备份能级;积极研究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安全技术管理手段,加强相关技术与设备引入,提高安全技术管理能力。

2.强化信息保障能力,铸就安防坚固盾牌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行业网络安全相关制度要求,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信息安全长效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重点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单位责任体制体系,完善监督、考核与评估机制,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制定跨部门的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预案,形成畅通的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漏、防窃取的检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强化对综合商业网站的综合管理,确保网络传播秩序安全有序;加强信息网络内容建设,强化和促进网络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完善舆情监测平台,开展信息资源整合、舆情分析、综合研判等功能建设,严厉打击网络欺诈、虚假信息发布与宣传等各类网络不法行为;完善信息内容安全监管机制,营造清朗祥和的网络空间;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应用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渠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日常宣传,举办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全区市民的网络安全保护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完善体制机制

完善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快各部门信息中心管理职能转变,加强对全区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建全在政府数据公开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数据、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准入机制、建设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房山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部门政务考核内容。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职责,充实工作力量,进一步理顺全区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技术力量,做到责任、措施、投入、队伍建设“四到位”。积极吸纳数据采集、数据挖掘、网络舆情分析等相关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提高政府数据使用效能,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二)制定扶持政策,建立标准体系

研究制定全区推进两化融合的具体办法,促进工业优化升级。围绕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网络、三网融合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以及互联网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加速发展需求,加大配套支持政策的研究制订和贯彻实施力度。加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等领域工作的整合,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各项扶持政策的效益最大化。围绕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等需求,推进相关技术、应用、管理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建立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层次分明、分类明确、相互衔接、满足需求的全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在咨询设计、工程监理、数据处理、软件服务、技术集成等信息化建设重要环节,建立标准化应用审查和标准服务资质制度,强化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其他投资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体制,优化资金分配结构。加大财政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信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财政专项资金对信息化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鼓励多元投融资机制,广泛推广PPP模式,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投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形成健康有序的信息化发展投融资体系,增强信息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支持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各领域信息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加大资源整合,完善项目管理

加强全区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招标采购、评估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的规范化运作,探索实施项目监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和信息封锁,加快实现网络和信息等资源的互联和共享。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建设和使用效率。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从立项、论证、审批、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信息化项目实行统一审批。推行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维的专业服务外包模式,健全相应标准规范和第三方专业服务体系。加大政府部门信息系统、主要设备的运维统筹以及共性产品和服务的集中采购,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技术研发应用的支持效用。

(五)强化宣传培训,加强人才建设

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在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各方面的工作交流、经验分享、项目合作、平台对接和产业协同。构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强政策创新,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探索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发展模式和适应信息化人才特点的评价体系。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实用性信息化人才,鼓励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园区和企业加强合作,支持信息化相关职业培训,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信息化普及培训,适应信息技术演进和信息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加强专业性教育培训,提升全社会信息素质。

(六)狠抓规划实施,推动全民参与

以本规划为依据,制定房山区信息化建设年度实施计划,设计和把握好规划实施的重点与时序,对规划中制定的各项任务进行合理化分解与进度跟进。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强化全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部门、社会及企业对规划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本规划落实到位。

版权所有:bet365赌城网址    电话:010-89350243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07183号 公安机关备案标识:京公网安备11011102014059 网站标识码:1101110056